粮油市场早间分析(2024年6月19日)


发布时间: 2024-06-19   来源:粮油市场分析 

一、玉米市场

全国玉米平均价格为2371.99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6.91元/吨,涨幅0.29%。与上月同期相比,价格上涨了2.94%,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跌了12.04%。期货市场上,连盘玉米收盘价格为2467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6元/吨。

关键因素分析

供应方面

东北地区:由于降雨天气的影响,黑龙江地区的部分市场购销活动受到限制。此外,贸易商普遍表现出较低的出货意愿,导致市场供应紧张,部分地区价格略有上涨。

华北地区:部分贸易商趁价格高位时选择出货,但由于整体供应增加有限,市场价格继续小幅上涨。然而,随着价格的上涨,高价位的成交量有所下降。

需求方面

深加工企业:这些企业按照自身需求进行采购,表现出积极的提价收购意向。

饲料企业:玉米库存有所下降,部分企业开始采购华北地区的玉米以提高库存水平。

其他因素

进口玉米拍卖:这一因素可能会对国内市场价格产生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小麦价格变动:小麦作为玉米的替代品,其价格变动也会间接影响玉米市场的供需平衡。

趋势预判

东北地区

预计短期内贸易商的出货意愿难以提升,市场供应量可能维持在较低水平。下游企业将继续采取少量按需采购的策略,市场交易速度可能不会加快。因此,预计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将保持主流稳定,仅有少量成交可能出现波动。

华北地区

目前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到货量略有下降,贸易商仍然持有看涨预期,市场供应量的增加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南方销区

养殖端的需求增长现象有限,饲料企业主要依赖于库存的消化。由于高价玉米的订单积极性不佳,部分高价货源出现了有价无市的情况,购销节奏放缓。需求端的支撑不足,预计南方地区的玉米价格将暂时保持稳定观望态势。

二、小麦市场

国内小麦平均价格为2447.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8.50元/吨,涨幅0.35%。与上月同期相比,价格下跌了4.02%,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跌了11.28%。市场购销积极性不高,厂家到货量有限,部分价格跟随市场行情进行调整。

关键因素分析

需求方面

粉企:制粉需求疲软,显示出市场需求的不旺盛。

饲企:部分饲料企业采取随行就市的采购策略,表明市场需求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储备库:收购活动积极,显示出政府层面的需求支撑。

供应方面

新小麦:收获工作逐渐接近尾声,新小麦的供应量趋于稳定。

陈粮:质量优良的陈粮在市场上的流通量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储存条件限制或前期销售较为集中。

心态方面

基层粮商:多数采取随收随走的策略,显示出对市场短期波动的敏感性。部分粮商持观望态度,反映出对市场长期走势的谨慎预期。

粉企:按需采购,显示出对原料成本控制的重视和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

趋势预判

基层农户对低价小麦的惜售情绪较强,局部地区增设的储备库点数量继续增加,面粉厂因低价小麦到货量有限,今日市场价格可能仍有上行的表现。然而,考虑到当前正处于面粉消费淡季,价格上涨的幅度可能受限。未来需重点关注储备库和饲料企业的收购动向,以及新小麦的品质状况,这些因素将对市场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三、稻米市场

当前稻米市场呈现一种平稳中带有微调的趋势。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终端大米需求依旧保持平淡,这给国内批发市场的贸易商带来了储存上的挑战。许多贸易商因此选择少量库存、随用随采的策略,以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

在北方产区,由于各米厂在加工质量和操作策略上的差异,大米出厂价存在一定差异。下游贸易商在补货时,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大米,这导致高价粳米的成交情况并不理想。短期内,需求难以出现显著增长,因此难以对产区大米价格产生明显的拉涨动力。然而,由于部分产区米厂稻谷到厂成本难以降低,以及前期收购稻谷的库存成本较高,预计多数米厂的大米出厂价仍将得到一定支撑。

南方市场方面,传统的大米需求淡季叠加气温上升,使得批发市场大米走货速度放缓。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贸易商普遍采取了以销定采的策略,维持合理的库存水平。同时,在采购时,他们也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产区基层稻谷余粮虽然有所减少,但中间环节仍有部分供应,且价格不低。这导致米厂稻谷到厂成本难以降低,流通环节低价稻谷较少,预计将继续支撑米厂到厂成本。因此,米厂面临低价稻谷难收、高价米难销的困境,市场供需略显僵持,预计米价将以稳定为主。

在糯稻米市场,尽管国内批发市场的糯米走货速度有所放缓,但贸易商的现货库存并不多。由于库存消化缓慢,产区补货意愿一般,少量刚需补货对产区糯米价格的拉动作用有限。尽管产区基层余粮减少,但中间环节仍有部分糯稻谷供应。部分贸易商持观望态度,导致多数米厂糯稻谷到厂成本难以降低,从而暂时支撑了糯米价格。目前市场上虽然有高端报价,但预计成交难度较大。少数米厂因订单不足,可能会采取窄幅让利出货的策略,但整体来看,预计本周糯米价格的涨跌幅将有限。

四、大豆市场

一、市场概览

昨日,全国大豆产区市场均价涨至4915.55元/吨,较前一工作日微涨9.9元/吨。东北地区农户惜售情绪明显,卖方持价意愿强烈,而需求方面则未见显著变动,市场供需双方呈僵持态势。在南方黄淮海产区,由于优质货源稀缺,价格呈现上涨趋势,持货商同样展现出惜售态势,尤以湖北产区市场最为突出。

二、价格变动因素分析

供应端:东北产区货源相对紧张,卖方因此表现出较强的挺价心态,低价出售的意愿不高。下游采购商则因市场供应状况而保持谨慎态度,采购积极性不高。在南方黄淮海产区,由于优质货源不足,基层上货速度偏慢,持货商考虑到后期补货成本上升,更倾向于惜售优质大豆。

需求端:随着产区优质货源的减少和价格重心的逐步上移,部分销区经销商及下游企业开始适量补货。然而,当前正值豆制品消费的季节性淡季,且廉价青菜类供应充足,导致下游加工量整体减少,货源消化周期延长。预计市场刚需将保持一般水平。

消息面:国际市场上,CBOT大豆价格下跌,预期中国大豆远月进口到港成本将有所下降,这一消息可能对市场心态产生一定的利空影响。

三、市场趋势预测

鉴于当前东北及黄淮海产区优质货源的稀缺和基层上货节奏的缓慢,产区价格有望稳步上涨。然而,考虑到市场需求已进入季节性淡季,市场持续跟进力度可能一般。因此,预计大豆现货市场在经历小幅上涨后将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