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期 总第642期
目 录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冯喜亮到四平市调研粮食产业工作 2月10日,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冯喜亮到四平市调研粮食产业工作。冯喜亮一行参观了四粮集团南山粮库、四平市优质玉米产品展厅、吉林梨树口美口农业有限公司。冯喜亮指出,四平是产粮大市,特别是玉米大市。在做大做强粮食收购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产品研发,优化业务布局,要协同互联,做优“鲜食玉米”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扩大有效产能、形成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四平市政协一级巡视员、四平市推进玉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寇春生,四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鲍金双,梨树县副县长陈跃男等陪同调研。
★吉林2024年前全省基本消除“地趴粮” 近日从吉林省政府了解到,为深入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从今年开始,吉林将全面调动资源,大力推动“地趴粮”问题根本解决。力争2022年底,西部“地趴粮”问题突出的14个重点县(市、区)“地趴粮”减少70%,其他县(市、区)基本消除“地趴粮”,到2023年底,西部14个重点县(市、区)“地趴粮”再减少20%,到2024年底,全省基本消除“地趴粮”。 据了解,“地趴粮”是一种粗放的粮食储存方式,即将收获的粮食露天放置、晾晒,容易造成损失。截至2021年底,吉林省已完成1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000个示范户创建工作。
★农业农村部:确保备耕春耕顺利有序推进,多措并举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多措并举,确保备耕春耕和春管顺利推进,夯实粮食丰收基础。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现在冬小麦大部分处在越冬期,预计2月下旬开始返青,3月20日春分前后进入田管高峰。华南地区2月下旬早稻开始浸种育秧,长江中下游3月开始育秧,东北地区“五一”前后玉米、大豆开始播种。从目前来看,化肥等农资价格偏高,种子、化肥、农药这些农资供应量是充足的,能够满足春耕生产需要。
★主产区秋粮收购进度(2月5日) 截至1月31日,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709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236万吨。至此,中晚籼稻旺季收购顺利结束。截至2月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4297万吨。其中,收购粳稻3609万吨、玉米7780万吨、大豆199万吨。
2021年玉米市场承接2020年强势表现,首月便从2665元/吨冲至历史高位3000元/吨,但随后便呈现高位回落的态势,主要是由于生猪养殖规模达到顶点以及深加工消费增长乏力,同时替代品使用大幅增加,叠加不断有进口谷物到港补充需求,国内价格震荡下行,仅在第四季度由于新季供应出现阶段性问题导致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年底报价2734元/吨,全年上涨69元/吨,跌幅约2.6%。大商所中国玉米主连合约同样出现较大振幅,年初便刷新历史纪录冲至2930元/吨,之后便持续回落,最低跌至2429元/吨,虽然回落幅度较大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至四季度价格反弹至2600–2700元/吨,全年下跌70元/吨,跌幅2.55%。
(一)1至4月高位震荡阶段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由于防疫的迫切需求导致市场几乎处于“冻结”状态,企业普遍被突发事件打了个措手不及,春节后原料供应一度紧张异常。而2021年初防疫形势依然严峻,为避免出现被动局面,企业节前备货非常积极,叠加“非洲猪瘟”疫情防御已经颇具经验,生猪养殖规模已恢复至高位,整体玉米需求爆发性增长,同时陈小麦拍卖价格持续攀升,增加替代品使用成本,综合导致1月玉米价格猛涨,市场气氛近乎疯狂,连续3周出现100元/吨的周涨幅,全国玉米平均价冲至近3000元/吨,随后价格在2900–3000元/吨附近持续震荡。
(二)5至9月震荡回落阶段至5月,由于全国玉米均价维持在2900元/吨以上的高位,大量替代品涌入玉米消费市场,以托市拍卖小麦份额最多,河南、安徽等小麦主产区小麦玉米差价一度达到400元/吨。在巨大的利差刺激下,小麦拍卖热情高涨。2021年初至5月份小麦停拍时,上半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成交2765万吨,加上2020年成交2347万吨,累计成交托市小麦5100多万吨,绝大多数成交集中在2020/2021生产年度,市场普遍预估其中3500万吨左右涌入2020/2021生产年度饲料市场,挤占了玉米份额。
与此同时进口也开始大量到港,饲料企业养殖利润快速回落,部分企业已出现亏损;深加工行业更是受高价玉米拖累,导致产品价格较高、市场萎缩,开机率整体表现不及前两年,持续在50%–70%的低水平徘徊,整个玉米消费市场萎缩明显。并且随着6月新季小麦大量上市,企业选择较多,因此玉米价格开始慢慢回落,但不少囤粮主体仍不愿出粮,因此价格回落较慢,5月至8月底全国均价回落约120元/吨,至2794元/吨。而9月份眼看新玉米即将上市,需求方面并没有好转,囤粮主体不得不认赔出库,价格下跌明显,全国均价单月下跌110元/吨,至月底跌至2686元/吨。
(三)10至12月逆势回升阶段进入10月本应是新粮开始上市、价格下跌的阶段,但本年度华北地区受到暴雨突袭,不仅减产而且影响收割,上市普遍推迟;而东北同样降水偏多,虽然并未造成减产,质量影响也相对较小,但农田积水同样导致收割困难,东北、华北主产区上市普遍推迟一个月以上。受此影响,价格开始逐渐上行,尤其进入11月后,随着前期小麦和玉米的结转库存消耗殆尽,市场急需新季玉米补充需求,单月上涨达到80元/吨。至12月底随着上量逐渐增多,且由于效益不佳企业备货并不积极,且由于价格过高,上半年高位接货导致亏损的教训如芒在背,贸易主体更不敢轻易备货,市场期待的节前备货潮落空,价格逐步稳定并小有回落。四季度全国玉米均价从2670元/吨最终上涨至2737元/吨,整体上涨70元/吨。(来源:粮油市场报)
2021年我国稻谷产量创历史新高,国内稻米供应十分充足;超期存储稻谷投放进入饲料消费领域虽带动国内稻谷消费总量有所上升,但在国内稻谷库存庞大且以食用消费需求为主的定价参照背景下,2021年稻谷大部分品种的市场价格仍较年初下滑。2022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多项举措稳定粮食生产,在消费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我国稻谷供需基本面仍将保持相对宽松。
一、2021年我国稻米产量创历史新高,市场供应总体充裕
(一)我国稻谷产量创历史新高,质量总体好于上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比上年略减0.51%,但由于生长期气候条件总体适宜,单产比上年提高0.98%,弥补了种植面积下降的损失,稻谷总产量达历史新高的2.128亿吨。当年早稻、中晚稻生长和收获期间天气总体好于上年,品质整体优于上年,符合收购标准稻谷占比较上年提高,市场有效供应增加。
(二)国际大米供应充裕、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市场价格下滑
美国农业部1月12日发布报告预计,2021/2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5.10亿吨,同比增加263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期末库存1.86亿吨,与上年基本相当,处于为历史高位。受此影响,2021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也出现回落,进口大米完税成本普遍低于国内大米。1月底,泰国、越南5%破碎率大米进口完税成本比南方国产早籼米价格低600~800元/吨,巴基斯坦、印度大米进口完税成本更是比国产早籼米低1100元/吨以上,进口价格优势明显。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进口大米496万吨,同比增加202万吨,增幅为69%。但大米折稻谷进口量仅占稻谷总产量的3.3%。2021年我国累计出口大米244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增幅为7%,大米净进口252万吨,同比增加187万吨,对国内稻谷替代增强。
二、稻谷价格总体回落,籼稻市场“早籼稳中晚籼弱”,粳稻市场“南强北弱”
2021年国内稻米市场价格除了早籼稻市场价格上涨以外,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均较年初回落。按籼稻、粳稻分类,籼稻呈现“早籼稳中晚弱”,粳稻呈现“南强北弱”的市场格局。
(一)籼稻价格呈现“早籼稳中晚籼弱”的市场特征
2021年籼稻市场上早籼稻价格较上年略涨,中晚籼稻市场价格较上年回落。从价格走势变化看,早籼稻价格呈现较为稳中上行走势,中晚籼稻走势呈现倒V型走势。
新季早籼稻上市前,由于市场交易量较少,价格总体较为稳定。地方增储需求旺盛的影响下,市场价格高开高走。湖南、江西等产区早稻收购价格从开秤初期的2500元/吨左右, 8月中旬上涨到2700~2780元/吨,超过了2014年、2015年的创历史高点,也成为2021年唯一没有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预案的品种。
2021年中晚籼稻价格变化较大,新粮上市则是行情变化的关键时点。2021年一季度,南方中晚籼稻价格延续了上年上涨行情。但在3月份达到高点后随着政策性粮源的逐步投放而回落。8月新粮上市,受早籼稻价格高开高走和各级储备收购支撑,新季中籼稻价格同比普遍高开20~60元/吨。随着上市量稳步增加,加之市场消费疲软,市场价格持续走低,10月主产区中晚籼稻收购价格比上市初期回落60~120元/吨,并普遍低于最低收购价。部分省份陆续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后,市场价格逐步企稳。
(二)粳稻价格总体呈现“南强北弱”的市场特征
粳稻市场包括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北方产区和江苏、安徽代表的南方产区。2021年南北粳稻价格呈现较为显著的“南强北弱”的特征。年初苏皖粳稻和黑龙江粳稻价格先后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扬,时间上南方早于北方,幅度上南方也要高于北方。后期两地价格因需求下降而均回落。新季粳稻上市后,苏皖粳稻特别是江苏地区由于新稻上市前遭遇连阴雨,局部品质受影响,价格高开高走,2022年1月下旬以来有所回调。而黑龙江地区新季粳稻价格则全面低开,开秤价格低于2600元/吨的最低收购价水平,随着预案的启动市场价格逐步回到2600元/吨。
截至2022年1月20日,主产区早籼稻价格在2660~2720元/吨,较2021年同期上涨40~80元/吨,涨幅为1-3%;中晚籼稻价格在2540~2650元/吨左右,较2021年同期低150~200元/吨,跌幅在9%左右;苏皖地区粳稻收购价在2820元/吨左右,较2021年同期低160元/吨,跌幅在5%左右;黑龙江地区圆粒粳稻收购价为2640元/吨,比2021年同期低60元/吨,跌幅为2%左右。
三、2022年国内稻谷供需宽松形势仍将持续,市场价格维持窄幅波动
供需形势上看,2021/22年度我国稻谷供需有余。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月预计2021/22年度国内稻谷总产量为2.128亿吨,稻谷总消费2.07亿吨,我国稻谷仍为产大于需,供给充裕。
在国家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预计2022年稻谷种植面积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局部地区种植结构或因品种比较效益偏低有所调整。整体看,2022年国内稻谷市场供需宽松,库存充裕,消费相对稳定,供需基础面决定稻谷价格仍将保持窄幅震荡运行。(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节后第一周产区贸易商开始陆续复工,随着复工贸易商的增多,大豆现货市场购销逐渐活跃。从各地购销情况来看,上周豆价稳中有涨,下游开始要货、大型主体收购及拍卖持续向好。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南北产区购销逐步恢复
上周产区贸易商陆续复工。东北产区部分贸易商开始开门收购,但部分地区基层粮源较少且好质量大豆不多,且随着期货价格的不断拉升,农户更为挺价,以绥化海伦为代表,截止到上周五毛粮收购价格由周初的3.02元/斤上涨到3.05-3.07元/斤,收购价格较节前上涨至少5分,贸易商收购较为艰难,贸易商仍以消耗库存为主。销区经过年前及春节长假的消耗补库需求明显,但随着产区豆价的不断上涨,部分经销商采购略显迟疑。有年前订单的贸易商走货较好,有年后补库订单的贸易商少量走货。初十后恢复购销的贸易商更多,市场购销氛围渐浓。
关内方面,多数基层粮源不多,购销恢复较慢,贸易商零星走货。山东仅少部分贸易商开始收购,基层粮源极少,收购不上量,部分种子粮贸易商走货较好。安徽、江苏及湖北地区上周初因大雪原因,鲜有开工。其中徽省亳州古城基层粮源1-2成,贸易商因担心年后价格大跌大部分都已年前出货,当前贸易商库存不到2成,大豆外观不够好,颜色偏暗。河南漯河临颍及周口西华县基层粮源不多,贸易商有库存者也不多,走货不快。河北石家庄藁城基层粮源很少,贸易商库存不大,当地大豆外观不够好,需求端要货不多,部分贸易商因价低较为惜售。江苏盐城大丰市基层几乎已无余粮,苏杨州高邮基层粮源约占3成,贸易商收购不上量,零星走货。
大型集团提价收购、国储省储恢复收购
2月7日象屿集团发布公告,讷河象屿农产有限公司执行收购价格为3.12元/斤;绥化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及嫩江象屿农产有限公司收购价格均为3.10﹑元/斤。2月10日象屿集团再次发布公告,讷河象屿农产有限公司公告收购价格调整为3.14元/斤,蛋白低于39.5%拒收。仅仅3天时间,收购价格便上调2分。象屿集团收购价格的上调,调动了贸易商的收购积极性,部分贸易商开始考虑收购大豆送粮到象屿集团。2月10日中储粮北安直属库有限公司、拜泉直属库有限公司开始收购,收购价格执行年前收购价格即3.08元/斤及3.10元/斤;哈尔滨直属库收购价格为3.08元/斤。另据贸易商反馈伊春南岔粮库也已经恢复收购,收购价格为3.08元/斤。中储粮及黑龙江省级储备恢复收购,再次为市场提供支撑,继续带动大豆价格恢复性上涨。
中储粮拍卖成交率较高
两次中储粮拍卖的成交率较高,东北产区部分拍卖底价(2月9日为6030元/吨,2月11日为6060元/吨)上调,且非主产区标的的拍卖都有成交,上周两次拍卖的持续向好,反馈出需求较为旺盛。
综上所述,中储粮拍卖的较高成交率充分表明了市场需求的存在。随着节后购销秩序的恢复,市场购销氛围将愈加浓厚,正月十五后各大工厂也将陆续开工,补库需求或将更为明显。产区基层粮源已然不多,年前仍未出售大豆的农户更是待年后卖出更高的价格,豆价仍有上涨空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于2月9日发布《油脂油料市场供需状况月报》,预测2021/22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11640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产量1640万吨,进口大豆10000万吨。预计大豆食用及工业消费星1605万吨,同比减少128万吨,年度大豆供需结余11万吨。这一消息也为国产大豆提供利多因素,而大型集团及国家队的收购也为市场提供支撑,预计短期内大豆价格将继续向好。建议持粮主体继续关注直属库拍卖信息及国家队收购动态。(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2月10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到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看望慰问一线科研人员,就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关于黑土地保护工作重要论述,扎实推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科学保护、有效利用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加快推动全省粮食产量迈上千亿斤台阶,助力吉林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
景俊海先后走进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学农业环境大安观测实验室,实地察看科研项目进展,详细了解最新科研成果,鼓励科研人员加强原 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积极推动农业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尽快在生物育种、水土流失防治、盐碱地治理等领域实现突破。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指挥中心,景俊海观看指挥控制平台演示,要求及时总结推广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吉林省黑土地质量整体提升。
调研中,景俊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汇报。景俊海说,长期以来,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紧密结合东北农业发展实际,聚焦农业科技难题,深入攻坚、持续创新,做了大量超前研究和细致工作,在加快吉林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中 科院东北地理所聚焦吉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眼“新农业”发展方向,紧紧围绕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要素,进一步推进生物育种、耕作保护、智慧农业等领域科技创新,持续提高科研效能,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果。要坚持创新引领,大力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加大生物育种、耕作技术等领域科技攻关力度,有效推进黑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因地制宜推广梨树模式,既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又有效增强土壤肥力;着力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吸引培养更多素质高、业务强的农业技术人才。要坚持技术集成,促进育种与耕种、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大力推广成熟易行的耕作技术,多措并举推动粮食稳产增产。要坚持分区施策,以生态方法治理利用盐碱地,能够原状利用的要科学选种、精耕细作,需要改良利用的要精准研判、综合治理,力争以最小投入达到最佳效果。要坚持夯实基础,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大水网”工程、万里绿水长廊、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实施,进一步提升田间设施配套能力,尽快实现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要坚持多方参与,进一步加强创新模式研究,更好调动农民和企业积极性,有效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助力吉林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来源:粮油市场报)
在我国,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对稳定全年粮食产量至关重要。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时不等人,各地要抓紧春耕备耕,确保粮食耕种面积只增不减。
农业农村部预计,今年,我国春播粮食面积9.4亿亩左右。为确保春播面积落到实处,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地统筹用好各项政策资金,支持双季稻产区开展集中育秧、机插机播等社会化服务,千方百计稳住早稻面积。东北地区安排好种植结构,扩大豆、稳玉米,西南地区挖掘撂荒地潜力扩种玉米,西北地区扩种春小麦。
东北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将扩种大豆1000万亩以上,目前,扩种大豆面积已分解落实到市、县、乡。吉林发布推介年度120个农业主导品种、58项主推实用技术,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100%。
西南粮食主产区:四川今年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每亩提高到3100多元,新建450万亩高标准农田任务目前已开工建设。重庆市适时推出提高粮食单产攻坚计划,组织19个农技指导组,开展“春耕服务100天”行动。
黄淮海粮食主产区:河北成立推进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在产粮大县成立粮食科技服务团,在乡镇设立粮食科技服务站,在行政村选派粮食生产科技专员。安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比近七成,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全省安排8亿元资金,严格防控重大病虫害。
长江流域粮食主产区:湖北拨付4.75亿元农机购置补贴,出台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条措施。江西已下达今年耕地地力补贴近43亿元,耕地轮作资金4.2亿元。(来源:央视网)
2022年2月17日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最高价 | 最低价 | 平均价 | 品种 | 等级 | 最高价 | 最低价 | 平均价 |
玉米 | 三等 | 2470 | 2400 | 2440 | 大米 | 标一 | 5000 | 4600 | 4800 |
大豆 | 三等 | 6000 | 5900 | 5950 | 水稻 | 三等 | 4800 | 4500 | 4600 |
(以上价格为收购价)
大商所玉米主力合约价格走势图
价格类型 | 12月17日 | 12月29日 | 1月7日 | 1月19日 | 1月28日 | 2月17日 |
吉林玉米车板价 (元/吨) | 2470 | 2460 | 2450 | 2450 | 2460 | 2490 |
大连港平舱价 (元/吨) | 2660 | 2660 | 2660 | 2680 | 2680 | 2700 |
广东港口交货价(元/吨) | 2830 | 2830 | 2800 | 2800 | 2820 | 2840 |
大商所C2203 结算价(元/吨) | 2692 | 2632 | 2650 | 2689 | 2729 | 2676 |
CBOT2203收盘价 结算价(元/吨) | 588 | 604 | 605.5 | 593 | 624 | 643.7 |
美国墨西哥湾FOB价(美元/吨) | 270 | 275 | 277 | 281 | 290 | 299 |
美国到中国粮船 运费(美元/吨) | 66 | 61 | 60 | 60 | 59 | 59 |
美国玉米到华进口报价(元/吨) | 2462 | 2495 | 2479 | 2507 | 2547 | 2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