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粮油信息2022年第11期(市场期刊)


发布时间: 2022-08-01   来源:本站 

 2022年第11    总第649

目   录

市场简讯... 1

市场分析... 2

玉米加速下跌找需求 短期向上驱动不足 2

市场动态... 4

未来米市真的回天乏术了吗? 4

大豆市场... 6

豆市失去支撑 挺价难度上升 6

热点聚焦... 9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 9

价格行情... 10

长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价格行情 10

玉米价格统计 11

市场简讯

始终牢记嘱托 永葆感恩之心  激发奋进力量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坚定前行   7月24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两周年座谈会以视频形式召开。景俊海指出,两年来,吉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五化”闭环工作法抓落实,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吉林的落地转化。

农业农村部:抓实抓细秋粮生产和防灾减灾千方百计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7月22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业防灾减灾保秋粮丰收工作推进视频会。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今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全力以赴落实晚稻和晚秋作物面积,环环紧扣抓好秋粮田间管理,毫不放松抓实农业防灾减灾,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吉林盐碱地治理新突破:一年两季粮饲双收    对于作物一年一熟的东北而言,7月正是生长旺季。然而,在吉林省白城市,科研人员却已经收获了“盛夏的果实”。7月21日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获悉,洮南市圣一农场种植基地的小冰麦获得丰收。经过测产专家现场测产,“双季双优”种植模式在高密度种植区每公顷可产5104公斤(17%含水量),正常条件栽培区每公顷可产3561公斤(17%含水量)。“双季双优”种植模式是中科院与吉林省联合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洮南示范基地主要推广的核心技术之一,瞄准吉林西部半干旱风沙盐碱土区,利用小冰麦抗寒、耐盐碱等特性,第一季种植小冰麦,收获后第二季种植优质饲料草燕麦草,从而实现一年两季、粮饲双收。该模式充分利用7月至9月的水、热资源,提高生产力,增加经济效益,并且能通过增加植被覆盖时长,降低土壤风沙侵蚀,有利于生态保护,实现低产田高效利用、季节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与产业化发展的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打造农业种植新业态。据介绍,第一季小冰麦每公顷产量在4500-5500公斤,第二季燕麦草产量保守估计每公顷产量在7000-8000公斤。“双季双优”种植模式比传统种植杂粮杂豆每公顷增收1.3万-1.5万元。这种模式所需的喷灌设备和工作费用每公顷折合1万元,可快速收回成本,且喷灌设备还能长久利用。

★巴西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对中国出口玉米    巴西农业部长马科斯·蒙特斯表示,巴西和中国正在重新商讨一项协议,以便允许巴西玉米比最初计划更早运往中国。蒙特斯说两国官员正在重新讨论该协议,以允许巴西玉米在今年下半年运往中国,而不是明年,因为巴西目前收获的二季玉米产量庞大。

市场分析

玉米加速下跌找需求  短期向上驱动不足

  宏观衰退逻辑主导商品市场,黑海谷物出口+美国玉米天气炒作降温,CBOT期价短期难言企稳。国内玉米本轮连续破位下跌,上周再次加速下跌,多头止损盘离场,也加速了价格自身的负反馈。期货引发现货下跌,基差被动走强,尤其是产区基差罕见的走出了正基差形态。价格下跌也引发了基本面的转变,交易主逻辑从长周期的年度缺口预期,切换为短周期的下游投机需求崩塌与贸易渠道加速甩库存的双重打压,价格不断跌破各种成本支撑。当前连盘玉米的波动率仍在高位,短期波动率居高不下,期价单边跌势难言企稳。基于估值角度,当前价格参与做空的盈亏比是不合理、交易厚度很差。但基于驱动角度看,短期向上驱动不足。逻辑正确+位置敏感+宏观敏感,这也是经历本轮快熊行情后的反思。

  衰退担忧+黑海谷物出口+美国玉米天气炒作降温,引发CBOT玉米再次试探550美分。上周五,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签署,谷物市场再次重挫。CBOT玉米管理基金净多持仓继续减持多单、未平仓合约也再次减少。CBOT期价短期难言企稳,天气炒作的升水也基本荡然无存,下方支撑关注500美分。若外盘跌至500美分,对应进口美湾完税成本在2450±50左右,这将对连盘玉米带来进一步的利空打压。

  外盘下跌是连盘玉米本轮下跌的一个导火索,而期价不断跌破支撑,引发多头止损盘离场,也加速了价格自身的负反馈。期货引发现货下跌,基差被动走强,尤其是产区基差罕见的走出了正基差形态。同时,价格下跌也引发了基本面的转变,交易主逻辑从长周期的年度缺口预期,切换为短周期的下游投机需求崩塌与贸易渠道加速甩库存的双重打压,价格快速崩盘程度超历史年份、也超预期。不断跌破渠道成本、种植成本(含合理种植利润)、糙米混合物成本,逼近种植成本(不含种植利润及环节利润)。

本轮近500点的大跌过程中,有三个新认知值得思考。逻辑正确+位置敏感+宏观敏感。以前国内玉米更多受国内政策、国内自身产需影响,价格波动小、内外联动弱,只要逻辑正确基本上可以作为长期配置的品种。但这两年在历史高位上,不能再以低位时候的趋势单为主,而更应在新高位置上降低敞口头寸,更多以期现、月差、品种套利头寸为主,3000价格时候回撤5%,与2500价格时候回撤5%,对于资金账户的冲击是完全不一样的。随着内外联动性增加,自

俄乌战争开始后,CBOT玉米的上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连盘玉米上涨,且涨幅高于国内,国内跟涨的主要原因还是国内自身缺口预期+进口倒挂。受到宏观加息避险冲击,外盘先行下跌,管理基金净多持仓出逃、合约持仓大幅下滑,其实给出了国内玉米多头止损的机会。同时,国内商品市场在6月中旬的普跌,也更多是交易需求端大环境的悲观预期,农产品也是如此,尤其是棉花、油脂的提前暴跌也给玉米带来了预警信号,因此也要对宏观环境敏感。

  逻辑正确+位置敏感+宏观敏感,这也是经历本轮“活久见”行情后的反思。想到某位宏观大佬的评价,宏观加息缩表对大宗商品向下的影响,永远不要低估这个利空的幅度。当看到此时此刻估值偏低时候,就做价值买入,而当彼时彼刻估值更低的时候,手里反而没有足够的子弹,反而很难交易。

  价格跌至当前,除了站在基本面角度看,2600的价格已经跌至新季种植成本、饲用稻谷集港成本,进入价值区间,但技术面走势和情绪面仍是空头主导,对于基本面而言,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到投机性需求,而渠道供应商也在积极去库、下游备货补库意愿不足,也只能等待底价刺激出真正的需求才行。此外,养殖利润好转-饲料环比修复-能量原料上涨的过程是滞后的,饲料工业协会6月饲料产量数据仍是环比为负,根据了解7月上半月环比仍未好转,随着养殖利润好转,真正能够影响饲料拐点可能要等到8月份。

  基于估值角度,当前价格参与做空的盈亏比是不合理、交易厚度很差。但基于驱动角度看,短期向上驱动不足,或者不明确。笔者认为,从基本面角度参与交易仍需等待或避开三个时点:①7月底美国加息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尤其是对美玉米有无可能再次重挫;②USDA8月供需报告对美国新季平衡表调整及对乌克兰谷物的评估;③8月中旬国内饲用稻谷定向投放是否停拍。

  同时,波动率角度也给玉米期货交易一定的参考意义。本轮国内农产品跌幅最大的棉花、棕榈油,均是在隐含波动率明显下降后,价格找到了底部支撑,而后价格企稳反弹,预计后期价格更多回到基差修复的逻辑中。而当前连盘玉米的波动率仍在高位,短期波动率居高不下,期价单边跌势难言企稳。

  综合来看,当前位置很难参与,基本面需要等待情绪企稳、底价刺激出下游补库需求,宏观面也需错开月底加息对大宗商品的扰动、以及黑海协议签署后美农如何评估乌克兰谷物平衡表,而波动率仍在历史高位,关注文华玉米VIX指数的变化。短期难言企稳,期现脱轨,不建议轻易抄底,等待情绪企稳、重回产业逻辑定价时再考虑入场,建议观望为主。(来源:中粮期货研究中心)

市场动态

未来米市真的回天乏术了吗?

自进入6月中旬以来,大米走货速度持续放缓,直至今日,众多米企可谓苦不堪言,那么本周各省份米业开机率可想而知,大米走货滞缓的格局更是随着7月的来临愈演愈烈,而米企纷纷表示不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近年来大米行情低迷?未来米市是否还有机会恢复生机?还是真的回天乏术了?深剖其原因至关重要。

  气温持续回升,口粮结构改变

  首当其冲的必然就是当前口粮结构的改变,随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口粮结构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不再是以大米为主导,肉类、禽类、蛋类、面食等等......  更多的选择在等待我们去尝试,经济水平的好转亦是意味着我们外出就餐的几率在逐渐增加,而面临众多食品种类,大米又能占据多大比重呢?又有多少人会选择大米呢?与此同时,大米与我们的生活日常息息相关,那不妨问问我们自己,当前已经进入伏天,气温持续升高,正是夜市、集市如火如荼之时,谁又不想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来一杯冰啤酒,感受一下人间烟火呢?因此当前的高温天气即是我们口粮结构改变的间接原因之一,也是本月大米走货不畅的又一主导因素。

  信息透明化,米企压力山大

  其次就是当前社会信息的透明化也让米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消费者面临众多的选择和对比,货比三家背景下无疑是在给米业施压,不难发现当前米市早已由卖家市场转变为买家市场,米业十分被动,另外,直播电商行业的兴起又给米业一记重创,叠加社区团购米价亦是不高,在当前大米市场需求本就低迷的基础上,让实体米业防不胜防。

  进口大米叠加疫情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

  最后,今年进口大米总量走高。根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大米总进口量66万吨,1-6月份总进口量35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20%,可见进口大米在价格上必定是占据一定优势的,那么这也必然会对国内大米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另外,近年来疫情间歇性的爆发,在此期间,各行各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基本都是停工停产为主,大米消费很难不走下坡路,叠加当前已经进入暑期,各省中小学以及高校陆续开始放假,集团性需求明显下降,那么大米当前的走货速度就不难理解了。

  米市仍有利好因素

  但是大米市场也并非如此不堪一击,说到底,民以食为天,从近期国家临储拍卖成交以及各省份中储粮拍卖成交结果来看,市场依旧存在一定刚需,7月12日最低收购价稻谷共计投放305655吨,总成交有46649吨,成交率为15.26%,主要是黑龙江粳稻成交为主,成交均价格1.31元/斤。7月19日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计划销售粳稻谷83717吨,实际成交27195吨,成交率32.5%,平均起拍价2623元/吨,实际成交均价2644元/吨,成交率亦是淡季高位。由此不难看出市场刚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反映今年定向饲料稻谷管控较为严格,流入口粮市场几率较小,如果低价米盛行,米业则更是在夹缝中生存了。

  近年来米市在供体持平的状态下,需求主体明显缩减,米企也反馈往年同期库存基本消耗殆尽,但是今年由负拉正,大米走货确实艰难,但是今年种植成本居于高位,黑龙江作为主产省份,东部地区长粒水稻种植面积有所减少,那么今年新季水稻价格或将高开,盼望以此带动大米价格。立秋之后天气渐凉,市场需求或将好转,建议米企当前按刚需库存即可,后市密切关注新季作物生长情况以及进口大米到港情况。(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大豆市场

豆市失去支撑  挺价难度上升

期现行情严重背离,使得持豆主体心理失去支撑,价格松动现象日益显现。终端市场需求进一步低迷,供应压力后移。国储拍卖“环环相扣”,湖北新豆陆续上市,南北产区持豆主体挺价难度上升。

   外盘油脂和豆类品种大幅下跌,加剧了连盘期货豆一资金离市,主力合约持续受挫且出现较大跌幅,与现货行情空前背离,各类持豆主体心理失去支撑,价格松动现象日益显现。

终端市场低迷的消费环境进一步延续,供需矛盾日益恶化。各类进口大豆率先领跌并“挤占”市场,使得国产豆释放迟滞,压力后移。此时国储仍“持之以恒”投拍,蛋白企业少量的需求被其填补。长江流域的湖北新季豆已陆续上市,其地域优势明显令毗邻省市经营主体提前进入观望状态。一系列不利因素体现,令南北产区持豆主体挺价难度上升。

国储“环环相扣”拍卖

东北豆源流通迟滞

期货豆一的趋势令供需主体心理随之受挫,主力合约曾一度跌破5700点,令持豆主体“不寒而栗”,期、现市场的“大背离”加剧了供需矛盾,“产区越想卖、终端越观望”的僵局更明显。现货流通迟滞使得持豆主体不得不适度松动价格,而此时,国储拍卖却“环环相扣”,蛋白企业少量的需求被“无缝对接”地补给,现货压力明显后移。受连日来各类进口大豆不断下调销售价格的影响,市场清淡的交易被进一步“挤兑”,将给东北产区后市行情罩上一层“阴云”。

国储上周两轮拍卖,其中7月19日投拍1.5427万吨,拍卖底价为两个价段,分别为6050元/吨、6120元/吨,成交量4134吨,成交均价6056元/吨。7月22日投拍1.6184万吨,拍卖底价嫩江标的库6120元/吨,为2018年生产的豆源;大杨树标的库为2019年生产的豆源,其底价为6050元/吨;而哈尔滨标的库豆源则为2020年生产,其底价仅为6000元/吨;本轮拍卖仅以底价6120元/吨成交800吨,其余均流拍。

需求微弱丝毫未影响国储拍卖步伐,7月26日继续对产于2018年、2019年、2020年的陈豆进行拍卖,标的物仍分布于哈尔滨、嫩江、大杨树。同一标的豆源经历了近95%的流拍,本轮拍卖底价一旦下调,将对同类豆源现货行情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需求端观望加剧的情况中,东北现货贸易商收购情绪低落,去库存意向较浓,许多持豆主体出现“明挺暗降”的现象。目前,高蛋白豆源或塔选分离的大粒型商品豆主流装车价6440~6540元/吨,比之前下调20~40元/吨,但市场采购量较少;40%~41.5%蛋白含量的塔选商品豆主流装车报价6340~6400元/吨;而38%~39.5%蛋白含量的普通塔选商品豆装车价明显回调,多在6200~6260元/吨之间,各地出货量均较少。许多略带“泥花”或有少量“红眼”的筛豆报价仅6040~6120元/吨,此类豆源因与国储拍卖豆质相近,目前这类持豆主体均惧怕国储拍卖下调底价。

东北产区现行价格不具备优势,关内产区豆价和各类进口豆价格下调,明显“挤占”市场份额,随着时间的推移,豆源滞留压力将促使其调整价格。建议东北贸易主体依据整个需求环境,适当早谋划,切勿在压力集中体现时再去相互压低价格争夺市场。

关内“闻风而动”兜售

豆市行情乱象迭生

期货行情大幅下跌,区域间经营进口大豆的主体外发装车价迅速下调,加上湖北新豆陆续上市,各地收购主体“闻风而动”,其恐慌情绪加剧了行情乱象。各地持豆主体即便剩一两车货源,也“慌不择路”地规避风险。由于兜售现象严重,偶遇买主“价格好商量”,令买方占据主导地位。

江苏南部豆区的收购提前脱节,使得少量“大乳白”“翠扇”“腐豆”等优质商品豆价格明显上涨,但涨幅过大,终端提前放弃采购,因其质量仅有湖北新季早熟豆做油炸制品能够替代,所以,苏北地区供应脱节,丝毫未推升鲁、豫、皖行情和流通增量,相反,终端对湖北新季豆观望加剧,却不断激化供需矛盾。

连日来,鲁、豫、皖行情相互影响,除小范围优质豆源或筛选条件较好的商品豆装车价在6700~6760元/吨外,其余均下调至6500~6600元/吨之间;部分二、三级豆源净粮装车价回调至5800~6000元/吨,这类豆源流向仍以蛋白企业为主。

各地余豆多于往年同期,而各区域进口大豆流出量仍大于地产豆,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明显。受此影响,鲁、豫、皖产区持豆主体提前跟随调整是理性选择。建议近期各地随主流节拍进一步适度调整价格,降低库存风险。

终端“喜新厌旧”超前

保持观望为时尚早

高温、闷热及高湿天气,令豆制品加工量锐减,终端市场经营主体去库存意向较强,大多经营商视销量适度补货,各地库存处于极低状态。当前肉、蛋、禽及蔬菜价格已出现上涨,“伏菜”短缺现象虽然超前体现,或使豆制品消耗提前复苏,但高温天气仍使加工主体认为“遥不可期”,加工企业限产、作坊停工现象较多。

期货市场大幅下跌,对各类进口大豆影响较为明显,美湾转基因大豆净粮装车价跌至5700~5800元/吨,天津港美湾转基因半净粮批量订购现货甚至跌至5500元/吨,美东非转基因大豆装车报价6000~6050元/吨,加拿大41%蛋白含量净粮装车报价仅6200元/吨,比7月初下跌近300元/吨。俄罗斯大豆在北方港口报价6160~6240元/吨,比7月初大幅下跌。近日部分港口有预订10月至11月进口美湾大豆的信息,其价格仅5000元/吨,对现货和未来行情均带来较大影响,致使终端观望心理加剧。

由于终端经营主体对后市失去看涨心理,对各类豆源的补库均以“以销定购”的方式运作。长江以南及西南市场的经营主体已陆续对新季湖北豆产生观望态度。调查显示,湖北新季豆在洪湖、监利、天门部分区域已有上市,除监利手工“杂豆”水分较好外,其余水分均较大,不适宜远距离运输和存放,仅适宜当地加工网点随买随用。上周末,监利手工豆装车价高达7640~7700元/吨,毗邻的湖南部分地市有入市采购的主体,其他外省虽有询价,但均“闻价兴叹”。洪湖、天门报价在7300~7400元/吨之间,因水分偏大,尚未有长距离外发。

湖北新季豆现行价格没有参考性,随着时间的推移,8月上旬早熟品种上市量陆续增加,8月上、中旬大部分早熟品种与油菜、大麦茬口播种的“冀豆”交织入市,届时,价格有大幅回落的趋势。因此,建议终端市场经营主体不要过于超前观望湖北新豆,因未来湖北的天气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可适度补充一定量的“老豆”以防不测。同时,新豆入市后因未经历“熟化期”,各地加工主体单一使用新豆缺乏韧性,多采用“新老”搭配的方式,现在适量补充“老豆”,既能选到优质豆源,又不会有较大的价格风险。(来源:粮油市场报)

热点聚焦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

建设推进会

7月2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推进会。会议通报了各省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并开展了相关技术规范培训。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骞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是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穿透式”监管、提升科技监管能力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巩固提升信息化成效的迫切需要。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心怀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扛起为国管粮的政治责任,立足服务监管与支撑业务相结合,着力推动监管信息化工作见实效、上水平。

会议要求,要统筹推进重点任务,在强化目标导向、直面解决问题、加强整体把握上精准发力。聚焦建立粮食购销数字化监管系统,要实现监管范围全覆盖、监管链条全过程、监管效果穿透式“三个关键”,着力解决建设不平衡、数据源头采集比例偏低、数据质量不高、信息系统建而不用等问题,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资金保障、坚持以用促建、坚守廉洁底线、强化督导考核,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按期高质量完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天津、浙江、安徽、福建、山东等省(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司局单位负责同志,有关涉粮央企相关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区、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各垂直管理局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价格行情

长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价格行情

2022年7月29日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最高价

最低价

平均价

品种

等级

最高价

最低价

平均价

玉米

三等

2740

2680

2700

大米

标一

4000

3900

3950

大豆

三等

5900

5800

5850

水稻

三等

3000

2900

2950

                                                 

                                              (以上价格为收购价)

 

大商所玉米主力合约价格走势图

 

69492.png

 

玉米价格统计

价格类型

3月9日

6月17日

6月29日

7月8日

7月19日

7月29日

吉林玉米车板价

(元/吨)

2640

2790

2790

2750

2750

2730

大连港平舱价

(元/吨)

2760

2810

2810

2810

2810

2730

广东港口交货价(元/吨)

2930

2900

2880

2980

2990

2970

大商所C2207

结算价(元/吨)

2757

2846

2761

2679

2659

2663

CBOT2207收盘价

结算价(元/吨)

750

787.2

761.5

605

604.7

608.2

美国墨西哥湾FOB价(美元/吨)

365

336

308

315

321

311

美国到中国粮船

运费(美元/吨)

64

71

69

67

63

59

美国玉米到华进口报价(元/吨)

3108

3154

2907

2936

3002

2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