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玉米的这波价格波动已经告一段落,尽管港口价格始终保持高位,但民间收购主体的最好粮源已由2420降至2390元。而且,河北的玉米已经抵达港口,那为什么港口价格依旧坚挺呢?
首先,这是为了贯彻政策;其次,也是为了吸引贸易商参与竞拍粮食。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玉米价格上涨时,某储备粮的拍卖价格和成交率都十分理想,对吧?但是,这些拍卖出去的粮食,需要等待3个月才能出库,因此,大家普遍认为玉米的机会将在8~9月份出现。这些粮食在3个月后同时上市,是否会对市场造成压力呢?也就是说,大家都在押注8~9月份的市场供应紧张,而这些粮食将会成为补充。某储备粮不仅赚取了资金,解决了拍卖问题,还缓解了市场压力——可谓一箭三雕。
此外,东北部分地区直属库仍在持续涨价,但他们与锦州港一样,都是在玩弄策略。车多则降价,车少则提价——你不来,我就继续涨,让你夜不能寐;只要你车多,我就降价,让你措手不及。目前,东北的贸易商一直将剩余粮食的数量作为看涨的依据,但市场真的是根据剩余粮食的数量来决定涨跌的吗?
想象一下,当东北玉米大量集中上市时,玉米价格难道不会随行就市地涨跌吗?因此,仅用产区剩余粮食的数量来解释涨跌的原因并不公平。然而,玉米短期内并无上涨空间,上涨乏力。并且,东北玉米向南方运输的情况已经出现了销售困难。
如今,小麦已经不再仅仅是口粮,更是饲料的替代品。因此,众多饲料企业和采购商正密切关注小麦市场,期待抓住机遇。一旦市场给出机会,东北玉米的处境将不容乐观。
对于当前东北市场的行情走势,手中持有粮食的贸易商朋友们是否感到担忧呢?1. 近期朋友圈充斥着卖粮信息,但实际成交量却不得而知!2. 若六月份不涨价,持粮贸易商很可能选择观望!刚刚入手的粮食为何要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出售?3. 东北的深加工行业如火如荼,为何与其他地区的行情截然不同?
综合考虑上述三个因素,东北玉米市场短期内难以大幅降价,主要原因在于手持粮食的贸易商朋友们坚信后期价格会上涨,这种信念也支撑了玉米价格。同时,某储备粮和某粮一直在引导市场,释放出涨价预期的信号,因此,未来玉米价格将在狭窄区间内震荡。
自此之后,生猪价格将步入大幅上涨阶段,甚至可能达到每斤10元以上,从而带动玉米价格尤其是养殖玉米的需求。进入七月份后,玉米行情将逐步下滑,猪价亦将大幅回落,直至新粮上市。这只是一种趋势,不排除中途出现行情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