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看玉米市场:反弹还是反转的选择,留与不留的抉择


发布时间: 2023-05-25   来源:粮湖传说 

大家都说,一切有轮回,苍天饶过谁;古语也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投资圈也说:横有多长,竖有多高;笔者也曾经说过:涨的尽头就是跌,跌的尽头就是涨,一切上涨的目的都是为了下跌,一切下跌的目的都是为了上涨。上述言论,看起来都是废话,但也是都是道,市场运行之道。笔者今天想说:市场短期看,都是循序演绎,递进式推进的;长期看,都是循环往复的。理论终究小众,文字过于苍白,数据洞悉市场,笔者今天简单粗暴些,直白些,通过数据看玉米市场,让大家清晰看待市场:做好反弹与反转的选择,做好玉米库存留与不留的决策。


一、全球玉米市场总体基调:转向宽松

中国是全球玉米第一大进口国,可以说中国的动作足以影响市场;但中国的市场也受全球市场影响。全球市场的变化终将传导国内,看看过去几年的变化,中国与全球市场的价格趋势是一致的,节奏有早有晚而已。

2023/24年度,USDA预计全球玉米产量为12.196亿吨,较上一年度增加6%。增长主要受到美国、阿根廷(上调1,700万吨至5,400万吨)、欧盟和中国产量增长推动。全球年末库存预计增加5%至3.129亿吨,“主要反映在美国库存的增加”,这抵消了巴西和中国年末库存减少的影响。


二、国内玉米产量预期增加,需求平稳

参考我的农产品网数据,预估2023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为61391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1129万亩,同比增幅约为1.84%。分项来看:东北玉米种植面积约为25257万亩,同比增幅约为2.31%;华北玉米种植面积约为22151万亩,同比增幅约为2.11%;西南玉米种植面积约为6375万亩,同比增加0.35%。由此可知,玉米种植面积增量主要来自东北和华北。

需求方面,我们认为新年度玉米需求将保持平稳,不会大幅增加。基于对国产玉米供给和需求情况判断,我们认为新年度玉米产需缺口或逐渐缩小。 据民间调查:预估国内秋季产量,高达3-3.2亿吨,不过从国内小麦的种植面积来看,玉米的面积增加,如果天气配合,大概率丰产格局奠定。


三、玉米替代多元,能量供需结构转变

3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批量使用小麦替代饲用玉米之后,目前盛产小麦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饲料企业也纷纷加入小麦饲用替代的行列。目前华北地区小麦替代玉米比例已接近50%,这也是5月以来当地不少饲料企业不再收购玉米的原因,而先一步采用小麦替代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配方中给玉米留下的空间已经不多。

111.png

从高粱、大麦、进口玉米、国内小麦、稻谷替代来看,国内玉米被大量替代,缺口不复存在,仅剩下刚需部分(饲料中不能被替代的部分,深加工用),国内能量供需格局转变。

四、玉米替代品价格,利空玉米

据行业信息了解,7-12月大麦南方主港完税车板价格2230元/吨左右,美国高粱完税车板报价2560元/吨,进口玉米完税车板价格2200-2400元/吨。

国内小麦陈麦价格2700元/吨左右,浙江湖北河南新小麦上市价格2500-2640元/吨。

从上述比价关系角度看,均利空国内玉米。从大量替代角度,留给玉米的时间空间也在缩小。

上述替代谷物的价格,从趋势上看,预期供需上看,下行趋势尚未发生改变。

222.png

五、国内耕地面积、小麦面积

据自然资源部统计数据看,耕地面积19.14亿亩;2022-2023两个小麦年度产量2.75-2.8亿吨,据民间预估深知还高于这个数据,叠加进口小麦近1000万吨,国内小麦结转和新麦总的供给量约为1.7亿吨,数据不可谓不多。

六、看玉米深加工、生猪养殖预期,玉米需求减少

养殖目前存栏母猪多,肉猪多、存肉多,亏面大,大养殖企业负债率高,预计后期存栏减少,需求边际下滑;加工企业需求萎缩,利润亏多利少,很多企业也艰难硬抗,技术升级不够,大众化产品多,产能过剩,产品低价竞争,全球需求萎缩,整体对玉米的需求是边际下滑的。

不说了,数据看玉米市场,就看数据的呈现吧,数据简单直接,价格运行反应一切多空(供需、资金、天气、情绪、宏观、盈亏)力量的变化,反弹还是反转的选择,留与不留的抉择是不是变得容易了,丢掉幻想,做好对冲,始终把握:安全第一、利润第二、规模第三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