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陈交替 三个特点或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 2022-09-27   来源:本站 

不知不觉中,9月已悄然离去,随着东北、华北个别新粮开始小批量入市,2022/23年度玉米市场的序幕也缓缓拉开。这个即将过去的炎热夏天,使中部和南方的玉米经历了一次少有的产情洗礼,只可惜40度的高温没能把玉米价格维持在高位,消费低迷、行市消沉的氛围如深秋小风,让人感到丝丝寒意。当站上3000元高点的玉米期货价格跌至2500,也基本宣告市场对玉米看多的行情彻底结束。信心的建立历时数月,由喜转悲仅用数周。这期间,又有多少业内精英沉沙折戟,在这个古老传统的粮食市场中留下故事和遗憾。历史总有相似,回归历史,会发现2021年、2022年玉米价格的轨迹有许多雷同,闯过行情风浪的,未必都是是商业传奇,但一定是能坚守“谨慎”格言的强者。当由盛转衰的行情局面再度出现,谨慎也将成为2022/23年度玉米市场开局的重要基调。

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当前和未来市场发展将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种植成本高企,玉米市场出现翘尾行情

随着一些考察和调研结束,对玉米市场来说,其中一个现实情况就是今年种植成本大幅提高。以东北地区为例,调研数据显示今年种植玉米地租成本大概较去年增加20-30%,一些地区地租费用折合到11000-13000元/垧,此外化肥价格大幅上涨甚至保障,一些地区的尿素、复合肥价格水平甚至直接翻番,底肥、追肥、叶面肥等叠加计算,每亩耕地肥料价格达到200多元,种植一垧玉米肥料投入大约达到3500元,较去年增加70-80%。此外人工、种子、农药、燃油等各种支出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综合各项支出,不论玉米产量和收获状况如何,仅玉米生产成本就几乎达到20000元/垧,正常年景下,仅每吨玉米成本就将增加200-300元。9月中旬期间,黑龙江部分地区新玉米开始上市,部分深加工企业给出的30%水分潮粮收购价达到1.05-1.07元/斤,较上年增加8分钱,折干后玉米价格水平同比提高200-230元/吨,种植成本提高引起的价格水平变化已经有所显现。近几日,黑龙江新玉米价格水平有所回调,但贸易商和加工企业给出的30%水分玉米报价也在1-1.02元/斤。而华北地区陈粮经过进一步消耗,中间商挪腾库存开始备战新玉米上市,东北基础粮价的提高对业内心态也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玉米价格出现企稳态势。新陈交替之际,玉米市场翘尾行情已经显现。

二,产情变化对玉米市场的影响还未完全显现

今年我国继续出现“北涝南旱”的较复杂天气形势,对我国新季玉米产情带来诸多影响。从区域来看,我国华北、黄淮以及长江流域夏季高温干旱形势突出,尤其是8月玉米授粉期间,多地持续出现高温,严重干扰玉米授粉。从生长情况来看,尽管有相当一部分玉米挨过了干旱并保持了较好的长势,但一些“棒小、秃尖、缺粒”的情况却普遍出现。鲁西南、豫南、皖北、苏北一带表现或更为突出,一些受灾严重的区域,单产可能减少3-5成。一些“缺粒”比较严重的玉米,甚至被拍成段子,取名为“一顿能吃一亩地”。在这样的产情状态下,产量达到正常年景难度很大,而干旱导致的玉米品质不及格还将在后期继续考验收储企业的购销和决断能力。

东北玉米带中,辽宁、吉林遭遇低温寡照、雨涝灾害的情况已经被业内获知,相比之下,黑龙江今年的玉米成绩似乎还不错。不过就在过去一周,新的天气产情问题再度到来。一个是19日出现了一次大范围霜降,涉及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部以及吉林部分地区,相关区域最低气温达到-3~-2℃,对一些尚未断浆的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较明显,有些农户担心单产水平可能下降5%-10%,同时也会降低玉米容重。另外一个问题,是辽、吉两地近期再出现强降雨。其中台风梅花给辽宁和吉林地区带来50-150mm不等降雨,辽宁中东部地区雨势较强;此外23日前后吉林地区再次出现一次强降雨过程,据气象部门数据显示,吉林中部出现中到大雨天气,个别地区出现暴雨,并伴随6-8级大风。从预计来看,本次雨涝过后,辽、吉两地玉米霉变指标可能有所突出,而以上产情变化的出现,也将进一步削减优质玉米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好粮必将好价,而综合以上状况,今年新玉米上市后留给储备轮换需求的玉米选择空间可能非常狭小,甚至不排除有个别华北粮流入东北市场的可能。

而种植成本高,产情预期差,这两个因素也将是支撑国内玉米价格水平的重要基础和原因。

三,产业政策或减弱饲料养殖、深加工玉米需求

近期玉米市场还出现了两个热点。

一个是农业农村部部署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养殖集团负责人表示生猪行业在养殖成本上仍有优化空间,建议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引导饲料配方多元化,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其实早在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本次会议看似是针对豆粕价格居高不下而采取的一种对策,但期间点名了在饲料领域中占据重要角色的玉米,归根结底,是希望在开展养殖过程的同时,兼顾粮食安全。虽然目前尚无对饲料原料的指标有明确说明,但不难想象,随着集团化养殖规模进一步加大,饲料配方的趋势必然是追求降低料肉比的同时实现多元化,从而降低玉米和豆粕的消费需求。

另一个来自玉米淀粉。有传闻称我国“玉米淀粉暂停出口”,目前该消息尚无法求证真伪,但8月玉米淀粉出口量缺着实大幅下降。海关数据显示,8月国内玉米淀粉出口量902吨,环比减少4万吨,同比减少2万吨。一石激起千层浪,近年来我国淀粉出口规模仅在几十万吨,仅是我国淀粉产量水平的零头,影响有限。但出口值从数万吨减少至不足千吨,这一巨大变化很难不令人遐想。实际上2020年以来玉米价格快速上涨,已经让国家相关层面就开始重视工业用粮对玉米产业结构、价格水平以及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一些相关产业政策也不断出台,其目的也是进一步规范和约束玉米深加工的过热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暂停淀粉出口的背后可能是进一步调整产能,减少低端产能对我国资源的消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减少豆粕、玉米的饲用消费背后,则或是逐步减少国内生产对一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依赖,避免在粮食安全领域或是国计民生当中出现的“卡脖子”。看似只是两个突发的事件,但后续连绵的作用将可能如多米诺骨牌一样,逐步削减玉米的消费预期。这也是考验玉米后市价格轨迹的无形利空。

再过不久,新玉米就将集中上市。农户、贸易、仓储、深加工等多方主体的角逐即将来看,随着玉米产情的进一步明牌,短期内的玉米价格或是涨易跌难,但是随着时间演变,消费端的相关变化预计将再成为主导行情重要力量。价格终将何去何从,如同前文所书:闯过行情风浪的,未必都是是商业传奇,但一定是能坚守“谨慎”格言的强者。